第(2/3)页 因此吕不韦决定这段时间依旧要谨言慎行,更是不举行私下会议。 毕竟嬴政离开,带走的还有王玺、太后玺印以及虎符。 …… 华阳宫。 华阳太后将芈启等楚系族人招来。 “芈启,大王离开的这段日子,你定要谨言慎行,莫要懈怠。” 华阳太后叮嘱着楚系。 “姑母放心,我等明白。” 芈启立即恭敬回应。 “我听说大王如今极为信任一个叫韩非的人,此人是旧韩的公子,更是红莲的兄长,你们也定要小心此人,即便将来芈华成不了王后,也绝不能让此女成为王后,不然韩系必将在秦国崛起,那样我楚系势必遭到打压。” 听得此话,芈启神情一肃,“我等定会注意。” “还有。” 华阳似是想到了什么,又叮嘱一句,“只是让你们提防,千万不要去多做什么,做的越多越错,大王不是你们可以糊弄的。” 说到后来,华阳声色俱厉。 吓的殿下众人立即拜下,口称明白。 可加华阳在楚系威望之重,这一点,就是身为内史的芈启也做不到。 因为楚系的核心就是华阳,他们也全靠华阳才在秦国有这么大势力,一旦华阳倒了或者不在,楚系也将落幕。 这就如同当初的宣太后一样,让楚系在秦国如日中天,但是一旦宣太后倒了,楚系也直接被昭襄王驱逐出朝堂。 而华阳太后虽没有当初宣太后的威势,但依旧是楚系在秦国的领头人,其他芈姓族人都是围拢在她的身边。 这一点华阳太后也明白,这也是为何她费尽心力将芈华弄到宫中,嫁给嬴政的原因,这是一条后路。 因为即便那一天她不在了,但有芈华在,那么楚系依旧能抱团在一起,如果芈华成为王后,楚系也必将在秦国继续辉煌。 但是深处后宫这么多年,尤其早年还跟随在姑祖母宣太后身边,她学到了很多。 因此才这样叮嘱。 如果这个时候楚系玩弄什么心思,被嬴政知道,那么楚系恐怕必会被忌讳。 哪怕做的再隐秘都不行,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。 只要做了,就无法做到不留隐患与线索。 一旦被发现,那么楚系必将被疏远。 现在芈华的地位还未彻底确定、稳固,自不容他们拖后腿。 “姑母,不知大王对华儿究竟怎么看?” 片刻过后,芈启突然犹豫了一下,好奇问道。 华阳太后神情平静,淡淡说道:“后宫的事情少打听,有我在,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。” “是,是……” 芈启连忙干笑一声。 见到芈启这幅样子,华阳太后神情稍微缓和了几分,又温声安慰道:“你现在是外臣,官拜内史,已经是位高权重,现在有很多眼睛都在盯着你,虽然芈华嫁入宫内,但是宫内的事必须少打听,你本身就是外戚,已经让人忌惮,要是还打听宫中的事情,被大王知道,怎么让大王信任你。” “姑母教训的是,我以后不会再问。” 芈启肃然回道。 “知道就好,更何况芈颠现在也在大王身边,你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好。” 华阳太后微微颔首,随后抬起手摆了摆,“都回去吧,本宫累了。” “诺!” …… 韩非这一次没有离开,而是留在了大秦学宫,现在还是法学宫的学正。 韩非在此讲课同时,也在完善着自己的著作。 看着出入的学子,韩非神情凝重。 许久之后发出一声轻叹,“老师,现在的秦国,与昭襄王时期更加不同了,或许我该修书一封,告诉老师现在秦国的状况,或许老师会感兴趣。” 对于老师荀况,韩非极为尊敬。 虽然荀况自称是儒家弟子,但是他这位老师确实学究天人,精通法、儒以及帝王之术。 可惜老师这样的人,也不被其他几国的国君所看重。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,山东其他几国与秦国之间的差距。 秦孝公用卫人鞅变法,而且还是从根的变,一举从贫弱之国成为强国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