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事实上,发展到现在,儒家自己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这些缺点。 只是一缺乏动力——假如不需要改变,夸夸其谈,就是发展和壮大自己,为什么要改变? 其二,也没有迫切性,世界还远没有发展到不改变就要灭亡的地步,那为什么要改变? 再说了,从教育的目标出发,讲大道理,永远比谈实际更容易。 当然了,刘氏天子,也要背一部分锅。 老刘家虽然对百姓和农民议论国家政策,甚至攻仵和非议朝臣的过失,乃至皇帝的**网开一面,概不追究。 但,对于士大夫官员贵族以及读书人,妄议国政和天子是非,是极为警惕的。 乱说话的话,立刻就会引来打击报复乃至于牢狱之灾。 所以,一般来说,也不敢随意讨论国政。 既然无法讨论现实,那学术界自然只能从理论和古代出发。 刘彻自然也知道,在这个事情上面,他这个皇帝和他的父祖,也要背一半的锅,因为,是他们不许读书人和贵族随便妄议国政。 这很好理解。 读书人士大夫以及贵族官员,是统治阶级的一员。 他们天生握有特权,可以参政议政。 但,假如有问题,他们不通过正规渠道反应,反而是在外面非议和攻击,裹挟舆论。 这是要做咩? 轻一点,都够的上扰乱秩序。 重一点的话,上纲上线,足够按上一个‘阴谋不轨、居心叵测’的大帽子。 更何况,身为统治阶级,却不维护统治秩序! 这本身就是罪! 所以,汉室对于贵族士大夫官员以及知识分子在外面公开非议国政,极为反感! 历史上,张汤就是发明了‘腹诽’这个罪名,让颜异被处死! 但在另外一方面,汉室对于百姓和农民的言论自由予以充分保障。 民间各种八卦和传说满天飞,长安城里对未央宫的事情,天天议论,也没有人去管。 汉室的御史大夫衙门,甚至就肩负着,每年定期派出采诗团,收集民间一切好的不好的民谣和谚语,以供当政者参考的传统。 但,这并不是儒家夸夸其谈和不切实际的理由! 因为,并不是说,除了攻仵和非议国政之外,就没有第二条讨论世事弊端的道路。 百姓的问题,民生的问题,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,都是可以讨论的。 但他们为什么不讨论? 天天就爱吹什么尧舜禹,什么三代之治,什么仁义道德,中庸仁恕。 难道,三代之治,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,只靠嘴巴就可以实现? 三代的先王,是靠嘴巴来实现他们的道? 仁义道德与中庸仁恕,更不是靠说就可以做到的。 修身,治国,齐家,平天下。 哪一样,不是要靠行动来做出来? 但有几个儒生能做到? 第(2/3)页